终末消杀工作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准备工作
检查所需消毒工具、消毒药械和防护用品,确保齐全。
根据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参照国家标准和医疗机构的要求进行配制。
对消毒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了解消毒程序和防护措施。
现场处理
到达疫点后,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
对脱掉的外衣放在自带的布袋中,避免污染。
穿戴工作衣、隔离服、胶鞋(或鞋套),并戴上医用防护口罩(N95)、帽子、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等防护用品。
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
消毒实施
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使用喷雾器、抹布、浸泡等方法进行均匀喷洒或擦拭,确保消毒剂的浓度和处理时间符合要求。
对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进行煮沸消毒或浸泡消毒,确保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
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等进行消毒。
消毒完成后,开窗通风,待室内空气流通后再进入房间。
采样检测
消毒结束后,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确保消毒效果。
清理与带走
将消毒后的物品进行分类处理,如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
对消毒工具表面进行擦拭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记录与报告
记录消毒过程、使用的消毒剂种类和浓度、消毒时间、消毒人员等信息,并向上级报告消毒结果。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终末消毒工作科学、规范、有效地进行,从而达到杀灭病原体、预防疾病传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