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评估管理办法

时间:2025-02-13 03:51:06 单机游戏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总则

目的: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降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依据国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结合税收征管实际制定。

定义: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原则: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分类实施、因地制宜;人机结合、简便易行。

纳税评估工作机构和人员

主要负责部门: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

重点税源和重大事项:可由上级税务机关负责。

基层税务机关定义:直接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收征收管理的税务机关。

税源管理部门定义:基层税务机关所属的税务分局、税务所或内设的税源管理科(股)。

纳税评估工作程序

时间安排: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情况可延伸到往期或以往年度。

工作内容:

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及相关数据。

筛选评估对象: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

核实疑点:采取电话、信函、网络、约谈、实地核查等方式。

评定处理:根据调查核查情况作出评定处理。

纳税评估方法

风险控制:运用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分析识别风险,明确风险等级,安排相应应对措施。

案头审核:对案头审核对象进行深入审核,查找疑点,明确核实的内容和方式。

税务检查方法:

全查法:对被查纳税人一定时期所有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各种存货进行全面、系统检查。

抽查法:对被查纳税人一定时期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各种存货,抽取一部分进行检查。

顺查法:对被查纳税人按照其会计核算的顺序,依次检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并将其相互核对。

逆查法:以被查纳税人的会计报表为起点,逆会计核算的顺序依次检查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并将其相互核对。

纳税评估对象和筛选

对象: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所有税种。

筛选:依据税收经济关系的宏观分析、行业税负规律特征分析结果等数据,建立预警体系,确立重点评估对象,实施具体的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措施

税务函告、税务约谈和实地调查等方法进行核实。

对纳税人申报税源的真实准确性进行评估,而非对税收本身进行评估。

评估纳税人税收经济关系的合理性,即申报应纳税额与真实税源之间的相关合理性。

附则

纳税评估指标:包括收入类、成本类、费用类评估分析指标等。

纳税人配合:企业财务会计人员需配合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工作,其他相关人员需经批准并通过企业财务部门安排。

这些内容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纳税评估管理体系,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税收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