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教学实际是什么

时间:2025-01-28 23:40:29 手机游戏

程序性教学是一种 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将学科知识分解成小步骤,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和节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节奏下进行学习,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强化来巩固所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最早由斯金纳提出,并通过教学机器等工具得以实现。

具体来说,程序性教学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特点:

小步骤学习:

将复杂的学科知识分解成一系列小步骤,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

个别化教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速度和水平进行学习,不受其他同学的影响。

及时反馈:

通过教学机器或教师提供的反馈,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积极强化:

通过奖励机制(如得分、表扬等)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

程序性教学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尽管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和其他教育理论对程序性教学提出了挑战和改进,但它仍然在许多教育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程序性教学实际上是 学习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