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违法都有什么类型

时间:2025-01-28 20:21:39 手机游戏

程序性违法是指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程序要件,包括方式、步骤、顺序和期限等。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立案与侦查阶段程序性违法

违法立案或不立案。

侦查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如未依法传唤、询问证人等。

审查起诉阶段程序性违法

审查起诉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如未在规定时间内提起公诉或不起诉。

证据收集、审查、认定过程中存在违法情形。

审判阶段程序性违法

审判组织选择违法,如合议庭组成不符合法律规定。

是否公开审理的选择违法,如未依法公开审理案件。

审判过程中未履行通知义务、告知当事人权利等程序性义务。

妨碍律师行使辩护权,如不允许律师会见当事人、查阅案卷材料等。

审理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

违反规定私自办案或制造虚假案件,如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等。

审判期间存在违法情形,如无正当理由超过法定期限未审结案件。

行政程序性违法

违反法定程序,如在“调查终结”之前进行集体讨论决定,或在正式决定作出之后才进行集体讨论。

增设程序义务,如行政机关为当事人增加法定程序以外的义务,如要求当事人预缴罚款。

法定步骤缺省,如行政行为未遵循或未全部遵循法定程序环节。

违反法定时限,如未在规定期限内实施行政行为。

法定步骤颠倒,如行政行为虽然经过所有法定程序环节,但顺序颠倒。

违反法定形式,如行政行为未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作出。

违反行政管辖规则,如行政机关之间处理行政事务、作出行政决定的分工关系不符合法律规定。

程序性违法的具体情形和处罚方式因违法阶段和具体行为而异,可能包括发回重审、行政处罚、纪律处分等。对于轻微的违反程序性规定的行为,如果对公民权利的侵害轻微或没有影响,则可能不予追究。

建议:

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程序正义,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对于程序性违法行为,应及时发现并纠正,防止对司法公正和行政效率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