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堂,即出殡,是一个涉及多个步骤和仪式的复杂过程。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出堂程序,主要基于传统习俗和礼仪:
准备阶段
选日:出殡前,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称为“开殃榜”。
辞灵:家属和亲友在灵堂前进行最后的祭拜和告别仪式,包括“扫材土”、“嵌棺”等。
出堂前仪式
点主:在山西等地,出殡前会进行“点主”仪式,由有威望的人将牌位上的“王”字改为“主”字,称为“成主”。
祭门:棺木即将出门时,由“祭门官”向外边大门行礼,然后茶房揭纸开门。
摔瓦:由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摔碎灵前祭奠用的瓦盆,称为“摔丧子盆”,象征死者携带所有烧化的纸钱到阴间。
出堂过程
起杠:杠夫们将灵棺从灵堂抬出,孝子们打幡、抱牌、持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礼仪进行。
参灵:请和尚、道士、尼姑、喇嘛、乐队、吹鼓手等依次到灵台前吹奏,称为参灵。
出堂:杠夫们将灵棺平稳地抬出大门,孝子们退步而行,注目于全体杠夫,确保灵棺四平八稳。
过门:如果门内外有高台阶,杠夫们需要摘肩、钻到棺材底下用背驮着,以保持灵棺平衡。
官罩:富户大殡时,官罩会将门堵上,使灵棺不见阳光,直到灵棺抬到大杠之前。
后续仪式
路祭:出殡队伍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等地点时,会进行路祭,扬撒纸钱,茶桌和路祭棚由丧家的亲朋摆设,表示哀悼和慰问。
下葬:到达坟地后,进行下葬仪式,包括将“馅食罐”埋在棺材前头,以及其他一些象征性的仪式。
结束
送葬队伍返回:完成下葬后,送葬队伍返回丧家,结束一天的葬礼活动。
这些步骤和仪式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家庭可能会有不同的出堂程序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