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场的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及牛场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参考以下标准:
破伤风
牛犊出生后24小时内,分别给牛犊及母牛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
牛犊1500~3000单位,成年母牛6000~12000单位,皮下注射。
一般注射后1个月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
如果期间牛发生创伤或手术,有感染破伤风的危险时,应加强免疫一次。
口蹄疫
非口蹄疫高发区可等到牛犊6月龄再注射疫苗,口蹄疫高发区牛犊2月龄便可注射疫苗,但应使用灭活苗。
牛犊0.5~1毫升,1~2岁青年牛1~1.5毫升,2岁以上成年牛2毫升,肌内注射。
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4~6个月,所以每年需要注射2~3次口蹄疫疫苗。
牛瘟
犊牛生后在未采食初乳前,先注射一头份牛瘟弱毒苗,隔1~2小时后再让犊牛吃初乳。
20日龄肌注牛瘟苗。
60日龄2倍量肌注牛瘟、肺疫、丹毒三联苗。
气喘病
7~15日龄气喘病苗,肌注或皮下注射。
产前2周肌注气喘病灭活苗。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10日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肌注或皮下注射。
35日龄犊牛副伤寒菌苗,口服或肌注(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再二免)。
生产母肉牛产前30天注射2毫升。
伪狂犬病
25~30日龄肌注伪狂犬病弱毒苗。
配种前1个月接种1次伪狂犬疫苗。
副伤寒
35~40日龄犊牛副伤寒菌苗,口服或肌注(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再二免)。
流行热
免疫流程标准未详细列出,但通常包括定期注射疫苗。
其他
每年春天(3~4月份),肌注乙型脑炎疫苗1次。
每年肌注一次细小病毒灭活苗,3年后可不注。
产前45天、15天,分别注射K88、K99、987P大肠杆菌苗。
产前4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产前35天,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
建议
定期评估:根据当地疫情和牛场实际情况,定期评估和调整免疫程序。
疫苗接种:确保疫苗的保存和使用符合标准,避免过期或失效疫苗的使用。
观察与记录:在免疫后密切观察牛群的健康状况,并记录免疫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免疫计划。
消毒与隔离:加强牛场消毒和隔离措施,减少疾病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