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停工停产的合规操作流程如下:
评估与决策
明确停工停产的原因,进行市场调研、财务分析和法律评估。
制定详细的停工停产方案,包括起始和预计结束时间、具体范围、员工安置方案、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复工复产条件和计划、财务安排、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根据公司章程和内部规定,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如董事会决议、股东会决议等。
员工安置与沟通
制定员工安置方案,包括工资支付标准(如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发放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待岗培训、轮岗轮休、停薪留职等。
履行民主程序,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履行民主程序。
向全体劳动者说明情况,包括停工停产的原因、期限、期间的工作安排及薪酬待遇。听取劳动者的意见,并予以解答。作出停工停产的决议并通知全体劳动者。必要时向劳动保障部门反映情况,确保企业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和谐安定。
履行法律与行政手续
如果涉及税务问题,需到国、地税办理停业(注销)申请,完成清算程序后,到工商局办理停业(注销)申请,并在社保局办理停保或减员手续。
确保停工停产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需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并且应当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安全与检查
停产前对安全消防设施、设备、器材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报警系统、DCS系统等正常运行。
对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确保其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消防防护器材的使用。
按工艺流程全面检查车间装置内设备、管线等是否齐全、完好,确保反应器内物料清理干净,管道内物料吹扫干净,与原料罐区管线切断,安全阀定压无误,放空系统流程畅通,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灵敏可靠。
检查废气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是否运行正常,安全保护、连锁装置是否处于灵敏可靠状态。
实施与监督
根据制定的方案,逐步实施停工停产措施,并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在停工停产期间,定期对各项安置措施和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
通过以上步骤,企业可以确保停工停产的合规性,减少法律风险,同时保障员工权益和企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