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蘑菇养殖程序可以总结如下:
建造菇房
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建造菇房,房顶上设置风筒,墙壁上开设天窗和地窗,以增强通透性。
准备培养料
准备稻草、麦草、禽畜粪便、过磷酸钙、石膏粉等原料,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将原料晒干、切断、粉碎,然后用水浸湿,堆积起来进行发酵。
每隔几天翻堆一次,并在堆内加入适量的石膏和过磷酸钙,以达到适宜的发酵效果。
消毒杀菌
在接种前,对菇房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菌,确保环境清洁无菌。
将发酵好的养料搬入菇房中,并在菇床上铺好,然后关闭门窗,将室内温度调高到60℃左右,持续2-3小时,再降至52℃左右,持续4-7天。
接种
当培养料的温度降低到25℃左右时,开始进行接种。
采用穴播方式,每穴间隔约10厘米,厚度约15厘米,接种完毕后用细肥土覆盖养料表面。
控制温度与湿度
接种后,保持菇房内的温度在15-25℃之间,湿度在75-85%之间。
定期喷水,保持培养料湿润,但避免过度浇水导致烂根。
覆土
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后,进行覆土,覆盖一层厚度约2厘米的泥土或泥煤苔,并用喷雾器喷洒适量的水分,保持表层湿润。
收获
蘑菇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采摘。一般在三周之后,蘑菇开始长出,保持基底适当湿润,保持黑暗和凉爽的环境,促进蘑菇生长更快。
收获时,用锋利的刀子进行切割,避免用手直接采摘。
后续管理
收获后,停止喷水2-3天,清理干净菇脚,保持高湿度,等待第二次出菇。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在家中成功种植蘑菇。建议在种植过程中,注意观察蘑菇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温度和湿度,以确保蘑菇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