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的养殖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养殖塘的准备
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源地。
在水源地地势较低处改造或新挖池塘,池塘底部夯实,铺设15-20cm的三七灰土。
池塘中两个相对的侧壁设置成与池塘底部呈120°-150°的斜坡。
池塘要求排灌方便,不漏水,水深1.5m以上,无污染,通风透光,底质为壤土,淤泥10cm以下。
每个塘口面积在3亩~8亩左右,每3亩塘口需配备1.5kW~3kW叶轮式增氧机一台,有条件的可另配备微孔增氧设施。
水质调控
适时换水,在3-5月池塘水温要控制在1.2m-1.5m,6-8月水深要逐步添加到1.5m-2m以上,9-11月水深要稳定在1.5m以上,在养殖期间每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0-20cm。
调水,在高温季节,每半个月使用一次芽孢杆菌(水净灵)改善水质,分解水中有机物,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水质,减少病害的发生。
增氧,每天开启增氧机,确保水体中溶解氧充足。
苗种放养
一般4月上、中旬,水温达到15℃以上时,亩投放加州鲈鱼苗1500尾/亩左右,规格为5尾/斤~10尾/斤左右,12cm/尾~15cm/尾。
苗种要求健康、规格整齐,放养时要泼洒抗应激产品,放养2天后泼洒碘制剂,全池泼洒消毒1次~2次,提高苗种放养成活率。
饲料投喂
加州鲈是以肉食性为主的鱼类,掠食性强,摄食量大,对蛋白质要求较高,粗蛋白要求在45%~48%。
饲料市场上均为膨化漂浮饲料,饲料价格在1.1万元以上,饵料系数在1.1~1.2之间。
根据鱼体大小选择饲料规格,投饵通常分早、中、晚三次,投喂比例分别为40%、20%、40%,中午可能受光线的影响,鱼的摄食率不如早晚好,也有养殖户采用早、晚两次投喂。
分级饲养
将养殖网箱设置成4-6个级别,第一级别的养殖网箱设为2-4个,其余各级别的养殖网箱均设为1个,各级别的养殖网箱均用来投放不同重量的鱼苗。
分级喂养,根据鱼苗生长情况逐步调整饲料和养殖密度。
日常管理
定期检查水质,确保水质清新、无污染。
观察鱼群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定期消毒养殖池塘和网箱,防止疾病的发生。
疾病防治
使用生物制剂和药物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
及时捞出病鱼,并对病鱼进行隔离治疗。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加州鲈的养殖,提高养殖成活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