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法院起诉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准备起诉材料
撰写起诉状:起诉状是原告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的书面文件,应包含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的具体内容和理由、证据清单及证据材料等。
准备身份证明:包括原告的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复印件。如果委托律师,则需要提供授权委托书。
提交起诉材料
确定管辖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一般情况下民事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由合同履行地、侵权行为地等法院管辖。
递交材料:将起诉状和证据材料递交给法院立案庭。有些法院提供网上立案服务,原告可以通过法院官网在线提交起诉材料。
缴纳诉讼费: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会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如果材料符合要求,法院会出具受理通知书,并告知原告缴纳诉讼费用。诉讼费用的标准根据案件性质和标的额不同而有所差异。
等待法院处理
立案: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等待开庭:法院在立案后,会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开庭通知书等,并确定开庭时间。当事人应按照传票指定的时间、地点出庭参加诉讼。
参加庭审
出庭陈述:在庭审过程中,原告应陈述案情和理由,出示证据。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法庭上进行辩论。
等待判决
判决:庭审结束后,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宣告时公开进行,但是否当庭宣判则视法庭审理情况及结果而定。
执行判决
如果对方不履行判决,原告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对方无财产可供执行,可申请保全对方的财产。
以上是上法院起诉的一般程序,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咨询当地法院或律师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