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或曰:“学无益也,如质何?”曰:“未之思矣。夫有刀者砻诸,有玉者错诸,不砻不错,焉攸用?砻而错诸,质在其中矣。否则瓯”。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
人必不能便无是心,须使思虑,但使常游心于义理之间。
立本处以易简为是,接物处以时中为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时中则要博学素备。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故善养子者,当其婴孩,鞠之使得所养,全其和气,乃至长而性美。
教之,示以好恶有常。如养犬者,不欲其升堂,则时其升堂而扑之。
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
咸无焉,为众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言必信,行必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以五十步笑百步。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师者,人之模范。孔子。
31. 益者三友,友直,要谅,友多闻,益矣;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2.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3.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4.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则多读、多思、多记。
35. 授之以鱼,足解一日之饥;授之以渔,足食终身之鱼。
36. 你热爱生命,是为了向它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称得上是真爱。而只有爱到自我牺牲的程度,才能够在事业上做出成绩。
37. 德能正其身,才能称其职,笔能成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