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商业特许经营活动,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并维护市场秩序而制定的法律文件。该办法涵盖了特许经营的定义、原则、管理机构、特许人的条件、备案要求、信息披露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特许经营的定义和原则
定义: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特许人),通过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原则: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管理机构及职责
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特许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特许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特许人的条件
依法设立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
拥有有权许可他人使用的商标、商号和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
具备向被特许人提供长期经营指导和培训服务的能力。
在中国境内拥有至少2家经营1年以上的直营店或者由其子公司、控股公司建立的直营店。
备案要求
特许人应当自首次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15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备案应提交的文件和资料包括营业执照复印件、特许经营合同样本、特许经营操作手册、市场计划书等。
信息披露
特许人应向被特许人提供其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额、经营范围、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和经营模式的基本情况。
特许经营费用的种类、金额和支付方式,以及提供产品、服务、设备的价格和条件。
为被特许人持续提供经营指导、技术支持、业务培训等服务的具体内容、提供方式和实施计划。
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违反《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商务主管部门举报,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附则
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
《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通过明确特许经营的定义、原则、管理机构、特许人的条件、备案要求、信息披露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为特许经营活动提供了全面的法律框架,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特许经营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