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包括多个方面,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基础
人文底蕴: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强调对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以及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
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具有问题意识,独立思考和判断,以及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自主发展
学会学习:强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定学习计划、利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等,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健康生活: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包括合理的作息、健康的饮食、积极的情绪管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会参与
责任担当:体现在学生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如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展现社会担当。
实践创新:包括创新意识、团队合作和国际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国际视野。
综合来看,中小学核心素养涵盖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使其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