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用工管理办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目的和依据
旨在加强和规范劳务用工管理,保证劳务用工质量,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及《辅助生产业务外包协议》的劳务公司,驻派至公司机关或基层单位的劳务派遣人员及业务外包人员。
劳务人员管理
劳务人员应如实提供身份证明、学历证明、工作经历证明等相关资料,并及时更新个人资料。
劳务派遣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规章制度,服从公司及用工单位的管理,积极完成任务。
劳务用工需求计划及招聘录用
根据公司生产经营任务调整、临时性工作需求等情形,制定劳务用工需求计划。
遵循先审批再招聘、使用的原则,统一实行劳务派遣制。
劳务用工分类
劳务人员分为劳务派遣人员和业务外包劳务人员。
根据用工期限、岗位性质等,将劳务用工分为临时性、突击性、季节性等类别。
劳务用工条件
申请使用劳务用工的情形包括公司生产经营任务调整、临时性工作需求、特种岗位需求等。
招用程序
劳务用工需经过审批程序,包括提交劳务用工申请、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用工手续等。
规范管理
公司劳动工资部门负责劳务用工的统一管理,制定、修订劳务用工管理制度,审批劳务用工申请,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各单位劳动工资部门负责办理劳务用工申请手续,签订相关合同协议,组织岗前培训及日常监督管理。
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劳务用工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外用工合同格式,履行审批程序,明确双方安全责任。
合同管理
公司必须与劳务用工所在企业签订劳务承包合同,不得与外用工直接签订劳务合同,并需签订安全协议书。
资质和条件
劳务提供企业必须持有有效营业执照和资质,具有劳务提供的营业范围,并符合其他相关要求。
使用原则与批准权限
各部门、分子公司在定岗定编范围内,因人力资源不足可申请使用劳务用工,需履行审批程序。
薪酬与考核
劳务用工的薪酬标准执行公司岗位定额工资标准,并进行日常考核,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劳务工给予奖励。
信息登记与培训
车队对劳务用工进行信息登记,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专业技术知识和安全教育。
劳务用工座谈会
定期召开劳务工座谈会,收集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矿工会反映。
这些内容涵盖了劳务用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人员招聘、培训、使用到安全管理、合同签订等,旨在确保劳务用工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