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佳话,主要讲述了窦燕山如何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将五个儿子都培养成了国家栋梁的故事。
窦燕山的转变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原本是一个心术不正的土豪,专用大斗进、小称卖,为富不仁,因此三十岁时尚未有子。在经历了父亲托梦警告后,他悔过自新,开始广行善事,积德行善。他的改变最终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不仅寿命延长,还获得了五个儿子。
教育子女
窦燕山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他不仅要求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独立思考能力。他常常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讲述古今中外的故事,分享人生的哲理。他教导孩子们要“有义方”,即要有为人处世的规矩和法度,成为有用之人而非有名之人。
五子的成就
在窦燕山的悉心教导下,他的五个儿子都成为了国家的重要官员:
长子窦仪,授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
次子窦俨,授翰林学士,任礼部侍郎;
三子窦侃,任左补阙;
四子窦偁,任左谏议大夫,官至参知政事;
五子窦僖,任起居郎。
窦燕山的影响
窦燕山不仅自己获得了善终,享年八十二岁,而且他的五个儿子也个个都是进士,身居要职。他的家庭美满,义风家法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榜样。当朝太师冯道曾为他赋诗称赞:“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
《三字经》中的记载
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也被收录在《三字经》中,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句话不仅是对窦燕山教子有方的赞美,也是对后世的激励。
总结
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是一段关于悔过自新、广行善事、重视教育的佳话。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窦燕山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培养出了五个优秀的儿子,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传奇。这个故事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激励着无数父母和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