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大街东侧,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天地坛”,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总面积约273公顷,建筑布局呈“回”字形,有垣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天坛的主要建筑包括圜丘坛、祈谷坛、斋宫、皇穹宇、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均集中在内坛,内坛四周设有东天门、北天门、西天门、广利门、昭亨门、泰元门。圜丘坛位于内坛南部,是明清两代皇帝冬至日祭天的地方,坛面共分三层,皆设汉白玉栏板,中心有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其正殿及东西庑被一堵圆形围墙环绕,墙内侧平整光洁,能够传递声波,形成著名的“回音壁”。
天坛不仅是一座具有高度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艺术价值的古代建筑群,更深刻地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内涵。1961年3月4日,天坛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天坛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