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是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发生的一场文字狱。这场案件主要由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乌鸦栖息其上而得名“乌台”)主导,涉及的主要人物是著名文学家苏轼。
案件起因于苏轼在调任湖州时所作的《湖州谢上表》,其中的一句“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被御史何正臣等人解读为讥讽朝政,妄自尊大。随后,李定等人进一步指责苏轼的诗文中有讥刺新政的内容,如“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等句子,认为苏轼心怀怨恨,指责皇帝,包藏祸心。
在御史台的审讯下,苏轼被多次提讯,最终被判处杖八十。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乌台诗案对苏轼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中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这场诗案也反映了北宋时期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以及文人在政治风波中的艰难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