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改进管理程序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旨在持续有效地改进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或服务质量。该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关键要素:
目的
通过采取纠正、预防或持续改进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持续改进。
范围
适用于持续改进、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效果验证和评审。
职责
质管部:负责组织对体系、产品持续改进的策划,当出现存在或潜在的质量问题时,向被确定的责任部门发出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记录单》,并跟踪验证和评审实施效果。
各部门:负责实施本部门职责及责任相关的改进、纠正或预防措施。
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和协调改进、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实施。
营销部:负责有效地处理顾客意见和建议。
程序
持续改进:
评审、确定持续改进项目,包括产品、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改进项目。
技术部、各部门和总经理根据各自职责提出改进项目,质管部组织评审并确定项目。
编制下发持续改进项目的通知或编入当年的质量工作计划。
改善策划与实施:
每年12月底由管理代表召集各部门,就物料损耗、生产效率、产品品质、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制定下一年度之改进计划。
组成改善小组,由管理代表指定小组长,小组成员由小组负责人选择,活动方式依照内部沟通管理程序进行。
改善小组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制定改善措施,并填写改善计划书及改善可行性分析报告交管理代表审查。
改善小组依据改善计划书实施改善,完成后制作改善报告书并提交管理代表及副总经理审批。
确认改善效果达成目标时,必要时对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修改或增补,相关记录依照质量记录管理程序保存。
客户沟通与异常处理
客户抱怨时,依照《客户沟通管理程序》进行改善。
过程能力出现差异时,依照《过程能力评定程序》进行处理。
产品质量发生异常时,依照《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进行改善。
质量目标出现异常时,依照《质量方针与目标管理程序》进行改善。
资料分析发现异常时,依照《资料分析管理程序》进行改善。
内部品质审核发现异常时,依照《内部品质审核管理程序》进行改善。
通过这些步骤,公司能够确保其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或服务能够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从而提高整体绩效和顾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