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立太子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嫡长制
定义:嫡长制是指由皇后的第一个儿子继承皇位,如果皇后没有儿子,则选择嫔妃所生的儿子中最年长的。这种制度起源于商代的宗法制度,在西周时期已经成为立太子的礼法,历代沿袭。
具体程序:
首先由皇后的长子继承,如果长子有罪疾,则由嫡长孙继承。
无嫡长孙,则依次由嫡长子的同母之弟继承,无母弟则由庶子继承。
无庶子,则由嫡长孙的同母之弟继承,无母弟再由庶孙继承。
德才兼备标准
定义:皇帝会出各种题目测试皇子们的聪明才智和品性好坏,并让他们担负一定的职位,以锻炼他们,最终选择最优秀者继承王位。
秘密立储制度
定义:清朝入关以前,没有立太子的制度,皇帝去世后由王族贵族推选继承人,选择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继承皇位。
其他补充规则
立男不立女:只有男性拥有继承皇位的权利,女性没有。
立嫡不立庶:皇位继承优先嫡子,即使庶子年长也不立。
立长不立幼:在嫡子存在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年长的儿子继承。
贤能者居之:有时会根据皇子们的德行来选择继承人,尽管这种做法较少见,且容易引发宫廷权力争斗。
这些程序在不同朝代有所差异,但大体上遵循了上述原则。明朝的册立太子仪式最为繁琐,需要遵循严格的礼仪,包括宦官、百官和宫廷卫队的参与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