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预算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阶段
明确预算目标,确保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如市场份额增长、利润目标等。
组建预算团队,包括财务人员、各部门负责人等,并确定各自职责。
收集相关数据,如历史财务数据、市场调研报告、行业发展趋势等。
编制阶段
销售预算是起点,根据市场预测和销售团队的预测值确定销售数量和金额。
以销售预算为基础编制生产预算,考虑库存变化来计算生产量,再确定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预算。
编制采购预算、人力资源预算、营销预算等,各部门按职责和计划进行编制。
编制财务预算,包括现金流量预算、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整合预算数据。
审核与批准阶段
预算草案完成后,由预算团队进行初步审核,检查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和目标是否合理。
提交企业高层或董事会审批,经过沟通和修改后,最终确定预算方案。
执行与监控阶段
向各部门下发预算,让大家清楚目标和要求。
定期收集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对比,如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对比。
分析偏差原因,若是外部环境变化引起,要考虑调整预算;若是内部执行问题,要采取措施改正。
此外,预算编制还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上下结合:预算编制需要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充分沟通和协作,确保预算目标符合企业战略和实际情况。
分级编制:各级部门根据自身特点和预测条件提出预算方案,逐级汇总。
逐级汇总:各级部门将预算方案上报财务管理部门,经过审查、平衡和汇总,形成企业整体预算。
全面平衡:在预算审查过程中,确保各项预算指标合理且可行,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授权批准:预算方案需经过企业管理层或董事会的审议和批准,确保预算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这些步骤和原则共同构成了企业预算的完整程序,有助于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并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