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栽培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环境选择
竹荪适宜在温湿环境中生长,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并进行深翻松土,为竹荪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栽培时间
立春过后开始下种栽培,选择气温7℃以上且10~12月份栽培为宜。
选地搭棚
选择阴凉潮湿、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地方,并搭建遮阳棚,为竹荪提供合适的光照环境。
菌种培育
选择品质优良、生长旺盛的菌种进行培育,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定期检查和消毒,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种植管理
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等,根据竹荪的生长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保持土壤湿润,定期浇水,适当施肥,提供充足的养分。
覆土与搭棚
接种后,待菌丝长满培养料面层后,需覆盖一层厚约2~4厘米的肥沃细土,土面上再盖一层厚约2厘米的竹叶,然后搭拱形塑料棚,棚高50厘米左右,若遮荫条件差,应在塑料棚上搭遮荫棚。
采收加工
竹荪破蕾开裙一般在凌晨,必须做到随开随采。采收时,用刀从菌托底部切断菌索,去掉菌帽和菌托,留菌柄和菌裙,然后进行烘干或晒干。
后期管理
采收后及时分级进行烘干或晒干,烘干宜用低温烘烤。保持通风和适宜湿度,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竹荪的人工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