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祭祀仪式是中国传统丧礼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在逝者去世后的第三十五天举行的祭祀活动,以纪念和祭奠逝者。以下是一般的五七祭祀程序:
准备供品
供品通常包括水果(如苹果、香蕉、橘子等)、糕点(如蛋糕、馒头等)、饭菜(通常要有肉、鱼、蔬菜等几样家常菜)。
还会准备酒、茶等饮品,以及香烛、纸钱等祭祀用品。
祭祀仪式
将供品整齐地摆放在祭祀台上或逝者的墓前、遗像前等位置。
如果是在墓地祭祀,需要先清理墓地周围的杂草等杂物。
家人会起早准备酒席,等待亲戚朋友的到来。亲戚朋友们会带礼来参加祭礼,女婿方尤其要置办丰盛的菜饭。
家人穿上丧礼上穿过的孝服,将收到的祭礼全部由家人挑到坟上去,排成一排哭着上坟祭拜。
儿子女儿儿媳们绕着坟撒上几把土,表示让死者安息。回到家之后,要把祭礼吃完。
其他习俗
在一些地区,五七祭祀仪式还包括在灵堂摆一桌菜,倒上酒倒上茶,在生前住的房间里摆好洗脸水和洗脚水,在生前睡的床上放好生前常穿的衣服,为死者最后一夜的休息做好准备。
晚上10来点,家人会进行一些特殊的仪式,如大儿子拿着灯笼爬到灵堂的屋顶上,掀起三张瓦片,向着夜空大叫几声“爹爹你回来啊~~”之类的话,余下的人则在梯下跪成一排,该哭的哭,该叫的叫。
在浙江一带,五七的前一夜流行搭“望乡台”,传说死者只到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会在阴间里登上“望乡台”眺望阳间的家室,会见亲友。杭州人习惯在台上放置一件死者的衣衫,上面罩把伞。
五七祭祀仪式体现了对逝者的缅怀和哀思,通过一系列严谨而富有象征意义的程序,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者的纪念。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总体流程和核心意义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