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保护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评估环境
在救助他人之前,首先要冷静地观察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做好个人的防护,在确定无危险的情况下再进行救援,做到救人不舍己。
检查伤员,评估伤情
确认现场安全后,对伤员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与判断,包括:
检查反应:轻拍患者双肩,大声呼喊伤员,观察伤员有无反应。对于婴儿可以选择拍足底来判断。
检查气道:对于意识不清醒或者无意识的患者,要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根后坠造成阻塞。
检查呼吸与循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判断患者呼吸情况,采用一听二看三感觉的方法,判断10秒钟,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和循环。
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
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切断伤害源。
妥善处理伤口
对伤员进行止血、固定和保护。
报警
发现和确认事故发生的任何人员应当立即向德育室、值班人员和校领导报告。如是火灾、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或社会安全事件等严重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消防等部门报警。
协助医生
在医生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处理。
通知家属
通过患者所留下的通讯方式,与家属取得联系,共同寻找。
记录和汇报
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摔倒的经过及抢救过程,并向上级领导汇报(夜间通知院总值班)。
改进设施
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
加强巡视
减少患者外出机会,发现患者外出报告护士长,通知主管医生与家属取得联系,必要时通知医务处、护理部或总值班。
这些程序旨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适当的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