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员工在工厂内发生工伤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紧急应对
立即救援: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首先呼叫急救人员。对于轻伤,可以在厂内医疗室初步处理;对于重伤,需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如120)并安排接应救护车。
保护现场:在救援的同时,要保护事故现场,避免随意挪动设备、工具等物品,并设置警示标识,限制无关人员进入,以便后续调查。
事故报告
内部报告:事故发生后,车间负责人或现场管理人员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内容包括事故时间、地点、受伤员工姓名、伤势初步判断、事故简要经过等。上级领导需尽快赶到现场,组织后续处理。
向相关部门报告: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可能需要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等政府机构报告。重伤及以上事故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必须按规定时限报告。
工伤认定申请
准备材料:在受伤员工接受治疗期间,厂方应准备工伤认定申请材料,包括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作证、工作服、工资表、考勤表、押金条、通知书、人证等。
申请认定:职工可以在受伤之日起一年以内,向当地人社局申请认定工伤。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
劳动能力鉴定
鉴定申请:在工伤认定结论作出后,如果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情况,职工可以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
赔偿与协商
工伤保险待遇:经鉴定符合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条件的,职工可以向社保中心申请待遇审核,包括医疗费用和伤残补助费用。
协商与仲裁: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赔偿义务,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厂里工伤处理的基本程序,建议厂方和员工都严格按照这些步骤操作,以确保工伤职工能够及时获得应有的赔偿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