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需要走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侦查阶段
公安机关在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被取保候审人需遵守相关规定,如违反规定,公安机关可没收保证金或对保证人进行处罚。
若侦查后发现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将解除取保候审措施;若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则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审查起诉阶段
检察院在收到案件材料后,会进行全面审查,包括证据的合法性、充分性以及犯罪事实的认定。
检察院可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或自行侦查。
若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且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则会提起公诉,并制作起诉书;若不符合起诉条件,则会作出不起诉决定。
审判阶段
案件移送法院后,法院将进行审判。
被取保候审人需按时出庭受审。
法院根据案件情况作出判决。
解除取保候审阶段
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向作出取保候审决定的机关或执行机关提出解除取保候审的申请。
办案单位审核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若符合条件,将制作并宣读《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签字。
若采用保证金保证的方式,还需制作《退还保证金决定书》,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到指定银行领取保证金。
在整个过程中,被取保候审人需积极配合办案机关的调查工作,如提供证言、接受询问等,并遵守相关规定,以免影响案件的进展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