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需要走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申请取保候审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律师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申请应采用书面形式。
审查决定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在收到取保候审的申请后,会在一定期限内(通常为三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同意取保候审的决定。
如果决定同意取保候审,会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
提供担保或缴纳保证金
如果取保候审申请获得批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要提供担保人或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担保人或保证金的作用是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能够遵守相关规定,随传随到。
宣读规定与签名
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通常为公安机关)会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遵守的规定。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要在《取保候审决定书》上签名或盖章,以确认其已知悉并同意遵守相关规定。
执行与监管
取保候审期间,执行机关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监管,确保其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规定,执行机关有权采取相应措施,如没收保证金、重新羁押等。
解除监管
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相关规定,且案件已经办结或不再需要继续对其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执行机关会解除对其的监管措施。
案件进入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
当案件进入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如果证据已经收集完毕并认为案件符合起诉条件,检察院会通知被取保候审的人再次办理取保候审手续,以便在新的阶段继续适用该措施。
检察院也可能会要求被取保候审人接受询问,制作笔录,并确认其是否认罪认罚等事项。
案件进入法院审判阶段
随后,案件将进入法院审判阶段。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同样会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办理取保候审手续,以确保其在审判过程中的自由但受限的状态。
法院可能会安排多次庭审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要求被取保候审人提交书面材料、进行庭前会议等。
开庭审理
最终,当一切准备就绪,法院会安排开庭审理。
在整个取保候审的过程中,只要被取保候审人没有违反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如未经许可离开指定区域、干扰证人作证等,通常不会在开庭前或判决前被收押。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判决生效并确定需要执行刑罚时,才会进行收押。
因此,当被取保候审人收到要求报到或提交材料的通知时,只需按照要求积极配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