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工亡后需要遵循以下程序:
确认工亡事实
由相关部门进行认定,确定职工的死亡属于工亡范畴。
通知家属
及时通知工亡职工的家属,告知工亡情况及相关事宜。
申报工伤
用人单位或家属应向社保部门申报工伤,提交相关材料,如死亡证明、劳动关系证明等。
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社保部门审核通过后,会发放丧葬补助金,用于支付丧葬费用等;同时,根据工亡职工的工资等情况,发放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以保障家属的生活。
处理遗产
工亡职工的遗产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如配偶、子女、父母等。在处理遗产时,应遵循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合法、公正。
后续关怀
用人单位应给予家属一定的关怀和帮助,缓解其悲痛情绪,协助处理后续事宜。
工伤认定
用人单位需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提出。工伤认定部门会对事故进行调查核实,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工伤职工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进行鉴定。
领取赔偿
根据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果,用人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按照规定支付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等赔偿费用。
法律途径
若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工亡赔偿款项,家属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如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建议:
尽量在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申报工伤,以便尽早获得赔偿。
保留好所有相关证据和文件,以便在需要时提供证明。
如果遇到用人单位拒绝支付赔偿的情况,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仲裁或诉讼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