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学说名词解释
组织平衡论
组织平衡论是 研究组织如何存续和发展的理论。它强调组织在内外环境条件变化中,必须有效实现组织与个体、与环境的平衡,以说明组织中存在有效的管理过程。组织平衡可以从组织内部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组织动态平衡三方面进行考察。
关键要素
贡献与满足的平衡: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使组织成员获得一种贡献与满足之间的平衡。贡献指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做的工作或付出的代价;满足则来自于组织为成员提供的诱因,即能够满足成员的个人动机或需要的东西。只有当这两者达到平衡时,组织才能生存和发展,否则就会衰弱或消亡。
诱因的多样性:诱因可以是经济的与非经济的,它们共同影响着组织的平衡状态。
组织的不稳定性:组织的平衡是不稳定的,可能因为外部环境恶化导致诱因来源不足,或者组织成员的需求标准不断提高,破坏现有的平衡。组织必须通过不断地发展壮大来增加所掌握的诱因,以维持平衡。
实践意义
组织平衡论对于理解和改进组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管理者关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平衡,以便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满足组织成员的需求,从而保持组织的稳定和发展。
结论
组织平衡论是西方行政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了组织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平衡,以实现长期的发展和稳定。这一理论为组织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和实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