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这一课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的前概念影响:
学生往往受前概念的影响较深,纠正起来并不容易。例如,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四季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离太阳的远近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的倾斜。
新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本课涉及的新概念新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地轴的倾斜情况等因素对四季形成的影响。
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
本课学习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模拟实验的难度:
模拟实验看似简单,实则较难。例如,在模拟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测量影子的长短来理解古人靠影子变化来研究四季的科学道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策略与反思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季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否定错误的前概念:
通过事实否定四季气温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离太阳远近造成的,帮助学生建立太阳直射与斜射的科学概念,理解地球气温变化是由于太阳高度变化形成的。
模拟实验的改进:
对模拟实验进行了适当的改动和强调,例如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观察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而不是简单地测量影子的长短。同时,强调实验指导中的关键因素,如地球公转的方向、四个观测位置、地轴的倾斜情况等。
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大量使用图示、实物演示、多媒体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理解方面的困难。
实验条件的改善:
将上课地点改成学校的录播室,把窗帘都拉上,以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
尽管采取了上述措施,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时间紧张:
讲解过多,造成教学时间比较紧张,甚至拖堂。
实验条件限制:
缺乏必要的演示材料,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
学生组织难度:
课堂组织难,书本上没提供多少文字,然而要真的实践起来,比如做模拟实验,实属不易。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例如:
优化教学内容:
精简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避免不必要的讲解。
提前准备实验材料:
提前准备好模拟实验所需的材料,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加强课堂组织:
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避免拖堂。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以上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一年有四季》这一课的内容,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