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蠹》是先秦时期韩非子的一篇重要文章,它主要讨论了古代社会中五种对社会有害的人或事物,并提出了圣人不拘泥于古法,根据时势变化制定相应政策的主张。以下是《五蠹》的部分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
在上古时代,人口稀少,鸟兽众多,人民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这时候出现了—位圣人,他发明在树上搭窝棚的办法,用来避免遭到各种伤害;人们因此很爱戴他,推举他来治理天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人民吃的是野生的瓜果和蚌蛤,腥臊腐臭,伤害肠胃,许多人得了疾病。这时候又出现了一位圣人,他发明钻木取火的方法烧烤食物,除掉腥臊臭味;人们因而很爱戴他,推举他治理天下,称他为隧人氏。到了中古时代,天下洪水泛滥,鲧和他的儿子禹先后负责疏通河道,排洪治灾。近古时代,夏桀和殷纣的统治残暴昏乱,于是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如果到了夏朝,还有人用在树上搭窝棚居住和钻木取火的办法生活,那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到了殷周时代,还有人要把挖河排洪作为要务的话,那就一定会被商汤、武王所耻笑。
因此,如果当今时代有人还在效仿古代圣人的做法,那一定会被新的圣人所嘲笑。所以,圣人不拘泥于古法,不墨守成规,而是根据时势的变化来制定相应的政策。
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解释
《五蠹》通过对比古代和当今社会的不同,批评了那些不知变通、拘泥于古法的人。文章中提到,古代圣人通过发明筑巢和取火的方法来改善人民的生活,而当今时代的人如果还模仿这些方法,就显得愚蠢可笑。同样,宋国农民因为一次偶然得到兔子而放弃耕作,整天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再次撞死,这种行为也被视为愚蠢。文章通过这些例子,强调了圣人不拘泥于古法,根据时势变化来制定政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