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剩余价值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原因如下: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是获取剩余价值。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使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超过其补偿价值,从而产生剩余价值。
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论是生产、流通、分配还是消费,都服从于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需要,并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
生产方式的存在和发展:
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没有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无法维持下去。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过程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点,从而创造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的内在动力:
对剩余价值的贪求,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内在动力。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这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经济危机的根源: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无休止追求,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但生产的商品数量和种类却受市场需求的限制,导致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矛盾,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综上所述,生产剩余价值不仅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核心目的和动力,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它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