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诗派是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该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七月诗派在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要求作者“突进”到现实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斗争中去发现诗意,创造诗美,并要表现出主客观的密切融合,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七月诗派的主要代表性诗人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他们的诗歌作品多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现实生活,诗体自由奔放,充满激情,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革命功利主义的创作目的,以及诗歌的史诗品格。
七月诗派在思想内容上,诗歌是牢牢扎根于现实生活土壤的歌唱,是密切联系着祖国、人民苦难命运的战斗的声音。他们热爱泥土和大地,崇尚主观战斗精神,并毫不含蓄地将激情灌注在诗篇中。在艺术上,七月派追求主观战斗精神和主观拥抱现实的美学追求,以“以我写物,以我化物”的艺术思维方式,在诗作中把客观对象主体化,使山水人事处处烙印着诗人旺盛的情感活动。
总的来说,七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其作品和创作理念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