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艺术宝库,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遗产。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366年,由沙门乐僔和尚开凿,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拥有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2400多尊彩塑。
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位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南接青海,西连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西交通的枢纽。汉武帝在公元前111年开通了丝绸之路,敦煌因此成为中原和西域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也是各种民族和文化交汇的场所。
莫高窟不仅是佛教文化和艺术的中心,也是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窟内的壁画和彩塑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莫高窟的建筑艺术独具特色,洞窟按建筑功用分为中心柱窟、殿堂窟、覆斗顶型窟、大像窟、涅槃窟、禅窟、僧房窟、廪窟、影窟和瘗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莫高窟不仅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的重要资料。
自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