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原文:
水在,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
译文:饮邪侵犯心脏,心下痞坚、悸动,呼吸短促,厌恶水不想喝水。
原文:
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
译文:饮邪侵犯肺脏,吐清稀的痰涎,想喝水。
原文:
水在脾,少气身重。
译文:饮邪侵犯脾脏,气短,身体沉重。
原文:
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译文:饮邪侵犯肝脏,胁肋下支撑胀满,打喷嚏时牵引到胁肋部疼痛。
原文:
水在肾,心下悸。
译文:饮邪侵犯肾脏,心下悸动。
原文: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译文:心下有饮邪久留,病人感到背部寒冷,范围像手掌那样大。
原文: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
译文:留饮的病人,胁肋下疼痛会牵引到缺盆处,一咳嗽疼痛就更加剧烈。
原文: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不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
译文:胸中有停留的饮邪,病人呼吸短促,口渴。四肢关节疼痛,脉沉的,这是因为有留饮的缘故。
这些原文和译文展示了《金匮要略》对饮邪侵犯不同脏腑时的症状和体征的详细描述,以及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