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检验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接收入库
检验员接到来料后,根据《采购通知单》清点核对供应商编号、物料名称、规格及数量,将物料移至待检区域。
品质检验
根据品质抽样标准,正常检验应按照具体的检验标准(特殊情况以客户的确认检验标准为准),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来料进行检验,并记录于“检验报告”内。如果有特殊要求的进料,执行全检。
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测、尺寸检测、结构检测和特性检测,选择来料检验方式时,可以采用全检或抽检的方式。
合格与不合格处理
检验合格的物料,盖合格章,办理入仓手续。
检验不合格的物料,立即通知采购,采购根据物料急需程度,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讨论处理方式,如挑选、特采、加工或拒收。
不合格品需填写《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单》,并会同品质工程师、经理处理,处理方式包括报废、让步接收(特采)、返工返修等。
记录与报告
检验员须及时认真填写“检验报告”,经品质部主管审核后交采购存档。
对于检验结果不合格并判定为挑选时,执行者需记录挑选的结果。
检验员每月应对各供应商供货合格率及不良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以书面报告形式提交给采购以作为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的依据。
紧急放行
若有因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的物料,由生产部主管提出书面申请,经总经理/管理者代表批准。
设备校正与保养
检验员还应定期校正检验仪器、量规,保养试验设备,以保证来料检验结构的正确性。
责任分配
品质部门负责来料检验的规划、执行及检验结果的判定。
采购部门负责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及监督管理。
生产部门负责来料的接收、存放及出库。
这些步骤确保了来料检验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控制不合格品流入生产线,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秩序。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和客户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来料检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