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演练方案及流程如下:
指导思想
使学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
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现场总指挥、应急避震(当堂任课老师)、应急疏散(级部主任、班主任、体育组老师)、医疗救助(医务人员、体育老师)、后勤保障(总务处、生活办全体同志)。
演练安排
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演练地点:教学楼及广场
演练时间:具体时间不定
演练内容:应急避震和紧急疏散
演练程序
应急避震:
当地震发生时,先进行应急避震。
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
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不要匆忙逃离房屋。
在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保护身体被砸。
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
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卧倒或蹲下时,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
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边。
在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紧急疏散:
应急疏散以防空警报作为启动信号。
听到警报声及广播后按预订方案进行演练,全过程要求在3分钟内完成。
学生听到警报声后,立即停止一切活动,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到指定的安全地点。
演练准备
演练前召让教师熟悉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对幼儿进行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意义,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
各班教师提前帮助幼儿熟悉应急避震的方法,让幼儿熟悉震后疏散的集中地点和途径的路线,并进行模拟发生地震的演练。
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演练要求
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总结与反馈
演练结束后,各应急工作组及时进行总结复盘,深入剖析问题原因,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力争将演练成果转化为长效机制,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综合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以上防震演练方案及流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全校师生在突发性地震事件发生时的紧急避险和应急保护能力,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对学校、师生生命财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