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签标识管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食品标识标签的基本要求
食品标识标签应符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内容应真实、准确、清晰、完整,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食品标识标签应标注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必要信息。
食品标识标签应使用规范的汉字,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错别字;可以同时使用拼音或者少数民族文字,但其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
食品标识标签的标注形式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毫米。
食品采购环节标识标签管理
食堂采购人员在采购食品及食品原料时,应严格审查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的标识标签。供应商应提供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等相关资质材料,并确保所供应食品的标识标签符合本制度要求。
采购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应具有完整、清晰的标识标签,标识标签内容应与所采购的食品及食品原料相符。对于无标识标签或标识标签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及食品原料,不得采购。
标签内容要求
食品名称:明确标明食品的名称,保证消费者可以准确了解食品品类。
成分表:列出食品中的主要成分和添加剂,消费者可以根据成分表了解到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是否含有过敏原。
净含量:标明食品的净含量,消费者可以根据净含量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明确标明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消费者可以了解到食品的新鲜度和使用期限。
厂家信息:标明食品的生产厂家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消费者可以对厂家进行咨询和投诉。
标签格式要求
字体大小与颜色:要求食品标签上的字体大小和颜色清晰可见,方便消费者阅读。
版面设计:合理安排食品标签的版面设计,使得信息清晰、有序。
语言要求: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消费者可以直观理解标签上的信息。
标记位置:确保标签的位置明显、易于寻找,方便消费者快速查找相关信息。
附加标识:有必要时,食品标签上可以添加附加标识,例如有机认证标识、无糖标识等。
标签审核与管理
审核流程:建立食品标签审核机制,明确标签审核的流程和要求。
标签管理责任人:指定专人负责食品标签的管理工作,确保标签符合相关规定。
标签备案: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在上市前将食品标签备案至食品监管部门。
标签更新:及时更新过期或失效的食品标签,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标签信息公示:食品标签信息应当向公众公示,方便消费者了解食品信息。
国家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组织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
市场监管总局正在加快制定《食品标签监督管理办法》。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食品标签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健康权,同时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