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成型机的编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准备工作
确保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数控编程软件、需要加工的零件、工艺文件和图纸等工具和材料齐全。
制定加工策略
根据零件的形状和要求,制定加工策略,包括加工顺序、刀具选择、加工参数等。
建立坐标系
在编写程序之前,需要建立坐标系。一般情况下,数控电火花加工采用三维坐标系,包括X、Y、Z三个轴向。
编写程序
根据制定的加工策略和建立的坐标系,编写数控电火花加工程序。程序通常采用G代码和M代码。G代码用于控制运动轨迹,包括直线插补、圆弧插补等;M代码用于控制机床的辅助功能,包括加工深度、放电次数等。
验证程序
编写程序后,需要对程序进行验证,确保程序正确无误。一般情况下,采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验证。
上传程序
验证程序无误后,将程序上传到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中,开始加工零件。
具体的编程细节和参数设置可能因不同的机床型号和加工需求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编程元素和指令:
G代码:用于控制机床的运动轨迹和加工过程。例如,G01表示直线插补,G02表示圆弧插补等。
M代码:用于控制机床的辅助功能,如抬刀、冷却液开关等。例如,G30表示指定抬刀方向后接轴向指定,G81表示回极限位置等。
C代码:用于选择加工条件,格式为C×××,其中C和数字间不能有别的字符,数字也不能省略。
T代码:用于控制机床的特定功能,如打开或关闭液泵等。例如,T84表示打开液泵,T85表示关闭液泵。
R转角功能:用于在两条曲线的连接处加一段过渡圆弧,圆弧的半径由R指定。
在编程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坐标系统设定:确定加工工件的坐标系统,包括零点位置、坐标轴方向等。
几何参数设定:定义加工工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和位置,可以使用CAD软件设计完成后导入。
切割路径设定:根据加工要求设定切割路径,包括直线、圆弧等形状。
切割参数设定:设置电火花成型的参数,如电流大小、脉冲频率、脉冲宽度等。
加工策略设定:确定加工过程中的策略,如切割顺序、切割速度等。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实现对电火花成型机的精确编程,从而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