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酒驾的办案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公安机关处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发现党员酒驾后,会对其进行约束至酒醒,并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同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酒驾属于违法行为,可处以暂扣6个月驾驶证、2000元以下罚款及一次记满12分的处罚;若为二次及以上饮酒驾驶,则处罚更为严厉,包括10日以下拘留、2000元以下罚款及吊销驾驶证。
党纪处分
原则上,对党员酒驾行为,应先作出党纪处分决定,并按照规定给予政务处分。党员酒驾的党纪处分根据具体情节轻重,可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开除党籍处分。例如,若党员因酒驾被法院判处刑罚,则依据《党纪处分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政务处分
对于公职人员酒驾,除了党纪处分外,还需给予相应的政纪处分,如撤职、降级等。若党员酒驾行为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隐瞒事故真相、妨碍调查处理等,将依法依纪从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单位责任
若党员酒驾行为发生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单位一年内发现多次或多人酒驾,或领导班子成员酒驾的,将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且该单位不能评先评优。
纪检机关与监察机关
纪检机关和监察机关在发现党员酒驾违法行为时,应及时抄告相关单位,建议予以相应处理。对于非纪检监察对象的党员酒驾行为,纪检机关需根据《关于基层纪检组织办理党员受到行政处罚(处理)后需追究党纪责任案件的若干意见》等规定的程序进行。
快查快办
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对酒驾醉驾类案件实行快查快办,有严格的办案时限要求,证据链条清晰客观。纪检监察机关在接到司法机关关于党员酒驾刑罚的问题线索后,可不需要经过初核程序直接办理立案审查手续,经核实后依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组织处理。
综上所述,党员酒驾的办案程序涉及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党纪处分、政务处分、单位责任追究以及纪检机关和监察机关的协作等多个环节,确保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