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发钱的程序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制定补贴资金发放方案
由市(州)本级及县(市、区)业务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研究制定本地区补贴工作发放实施方案。
采集和核定补贴对象数据
业务主管部门组织辖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按照政策标准和范围,采集本区域内补贴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公示公开结果,核定本地区补贴对象和补贴金额,编制申报补贴对象资金分配方案及到人到户补贴清册。
补贴资金发放审核
市(州)本级及县(市、区)财政部门依据规定,对同级业务主管部门报送的补贴对象发放汇总资料进行程序性审核。
根据财政预算安排的补贴资金,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要求和委托代发协议,将补贴资金支付至委托代发银行。
“一卡通”支付
委托代发银行按照委托协议,在规定时限内将补贴资金直接汇入补贴对象“一卡通”银行账户,并及时将资金到账短信通知补贴对象手机。
对发放失败的补贴资金,委托代发银行应当及时办理支付退票。
发放情况反馈
按照职责分工,市(州)本级及县(市、区)财政部门和同级业务主管部门及时收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托代发银行反馈的补贴资金发放到位情况。
若出现补贴资金发放失败、错发、漏发等情况,经同级业务主管部门核实情况,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重新办理补发、漏发资金支付手续,对错发的资金通过委托代发银行予以追回,确保补贴资金发放准确、有效。
建议
完善信息系统:建立和优化补贴资金发放的信息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人工操作失误。
加强监督审核: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补贴资金发放的监督和审核,确保补贴资金按政策标准准确发放。
提高透明度:通过公示公开补贴对象和金额,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补贴资金发放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这些步骤和措施有助于确保政府发钱程序的公正性、准确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