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观测程序如下:
准备阶段
确定测量路线,收集必要的测量仪器,如DS3水准仪和配套的三脚架,以及水准尺。
安置仪器
将水准仪固定在三脚架上,确保水准仪的三脚架稳固,水平泡对准水准尺的零点。
粗平
通过调整脚螺旋,使得水准仪的圆水准器气泡达到中心,这是粗略的水平调整。
瞄准
对准目标点,然后调整微倾螺旋,使得水准管气泡再次居中,这标志着视线已精确对准目标。
读数
读取水准尺上的读数,通常需要两次,以减小读数误差。比如,读数一次为1.234米,再次读取为1.235米,两者的平均值就是测量结果。
记录与计算
记录所有读数,并进行计算,检查是否符合限差要求。
间歇与检测
间歇时,最好能在水准点上结束观测。否则,应在最后一站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如无固定点,则间歇前在最后两测站的转点处打入带有帽钉的木桩作间歇点。
迁站
观测完成后,立即进行测站计算与检核,满足限差要求后,方可迁站。
观测顺序
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顺序通常为“后-后-前-前”,即“黑-红-黑-红”步骤。这种顺序有助于减小仪器下沉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注意事项
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观测时前、后视距离必须读取上、下丝读数,并记录在手簿中。
观测顺序必须严格按照“后-后-前-前”进行,在没有换站时,后视尺不得移动。
每站观测完毕后,应立即进行计算与检核,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四等水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