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亡后的安葬程序可以根据不同的葬式和宗教习俗有所差异,但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临终关怀与送终
家人在老人临终前守护在旁,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一过程被称为“送终”。
报丧与讣告
死者咽气后,家人会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并告知开吊下葬的日期。同时,发布讣告,通知亲友及单位死者的相关信息。
入殓与整容
家人会为死者进行整容,包括剃头、刮脸、换洗衣物等,然后将其移入棺材中。入殓时,死者一般是头朝里脚朝外。
守灵与搁棺
家人会昼夜轮流守护在逝者身旁,称为“守灵”或“守铺”。有些情况下,棺材可能会暂停在家中一段时间,称为“搁棺”或“停棺”。
出殡
出殡当天,家人和亲友会参加葬礼,进行遗体告别仪式。现代可能没有乐队吹拉弹唱,直接将遗体或骨灰盒送至墓地。
下葬
将遗体或骨灰盒放入墓穴中,进行安葬。下葬过程中可能包括一些宗教仪式,如牧师念经、撒花等。
祭祀与超度
安葬后,家人可能会进行祭祀活动,超度亡灵,祈求死者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宁。
后续纪念
安葬后,家人可能会定期祭拜,纪念死者,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这些步骤可能因地域、民族和宗教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一些情况下,现代社会的变化也可能导致一些环节的改变,例如火化代替土葬,或者选择更加个性化的安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