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上编,即成为编制内的教师,通常需要经过以下程序:
取得教师资格证
报考教师资格证,满足相应的报名条件,如年龄、学历、无犯罪记录等。
参加笔试和面试,笔试通常包括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科目,面试主要考察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等。
通过笔试和面试后,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参加编制考试
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的安排,参加编制考试,内容可能包括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等。
通过编制考试。
单位组织排队打分
单位会组织申请入编的教师进行排队打分,如果编制多申请人少,此环节可能会忽略。
资格审查和材料提交
提交个人简历、学历证书、职称证书、教学和科研成果等相关材料,进行资格审核。
申请入编
通过资格审核后,向学校提出入编申请,填写相关申请表格。
考核评审
学校或上级部门组织专家对申请入编的教师进行考核评审,评审内容包括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师德表现等。
公示和审核
将申请入编的教师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为15天以上。
对公示期间收到的举报和异议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答复。
确定编制岗位
根据考核评审结果和公示答复,学校最终确定入编名单,并安排相关工作岗位。
签订劳动合同和办理聘用手续
入编教师需要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填写个人信息,缴纳社会保险等。
培训上岗
完成培训后,正式上岗成为一名编制内教师。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学校对于教师入编程序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具体的要求和流程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关注当地教育部门的官方公告,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