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白事祭奠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烧倒头纸
家里有老人去世后,后辈将老人双脚朝里头朝外放入堂屋内,床前放一个“老盆”,孝子和娘家人前来烧纸,必须在“老盆”里烧。
报庙号
孝子在老人去世的当晚,去自家祖坟报信,称为“报庙号”。
报丧
后辈要尽快通知亲友,通知的方式有一定的讲究,一般由逝者的近亲负责。
入殓
家人会为逝者仔细整理遗容,穿上寿衣,然后由长子用白毛巾捂住嘴,众人合力抬到堂屋的灵床上,头枕土坯,用白毛巾盖住脸。灵床前摆上供品和长明灯,烧上冥纸。
搭灵棚
在家门口或厅堂内搭建灵棚,供亲友吊唁追忆逝者,提供一个庄严肃穆的场所。
守灵
逝者的子女和亲属会守在灵柩旁,表达不舍与陪伴。守灵期间要保持安静和肃穆。
吊唁
亲友前来吊唁时,孝子要陪同。亲近的亲友会在灵前正式举哀哭悼,非亲近的亲友可以在灵前烧化纸钱。吊唁者一般携带礼品或礼金。
出殡
在丧家门前举行祭祀仪式后,将灵柩送往殡仪馆或墓地。家人和亲友会紧随其后,表达哀悼之情。
下葬
在墓地,由执事人带领去墓地,长子手捧骨灰盒,按年龄辈份尾随缓行,举行“门祭”、“路祭”、“出庄祭”等仪式,为死者送行。
圆坟
儿女们填土圆坟,烧纸祭悼。到七日再去上一次坟,至“七七”为止。
烧七
逝者去世后的第七天,家人会再次祭拜,称为“烧七”。
这些程序体现了农村对逝者的尊重和对传统习俗的传承。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风俗和细节,但大体流程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