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程序的起诉是指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与他人发生争议时,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请求法院通过审判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的诉讼行为。具体来说,起诉是当事人实施的一项重要诉讼行为,是引起诉讼程序开始的重要方式。
起诉的条件
原告资格: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明确的被告:原告必须明确指出侵犯其权益或与其发生争议的被告。
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原告必须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支持其请求的事实和理由。
属于法院受理范围:案件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法院的管辖。
起诉的方式
书面方式:原告应向法院提交书面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交副本。
口头方式:如果书写起诉状有困难,可以口头起诉,由法院记入笔录。
起诉的法律后果
法院立案:法院接到起诉状后,对符合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不符合条件的应作出裁定并说明理由。
禁止二重起诉:原告就同一事实和理由向其他法院提起诉讼的,将被禁止。
诉讼系属效力:起诉引起诉讼程序的开始,并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如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和裁判。
起诉的程序
提交起诉状:原告需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包括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证据等。
立案审查:法院对提交的起诉状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通知当事人交诉讼费并进行立案。
诉前调解:法院受理案件后,可能会安排调解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则结案,否则进入诉讼程序。
通过以上步骤和条件,起诉使当事人能够启动民事诉讼程序,寻求法律保护和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