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程序包括以下阶段:
再审立案阶段
主要进行形式审查,包括申请是否在二年内,申请人是否有再审权利,申请再审的生效判决是否允许提出再审申请,申请再审的事由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再审的法院是否有再审管辖权,以及再审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等。
再审审查阶段
立案部门对再审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后,将案件材料分到合议庭进行实质性审查。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审查新证据和原判决的合法性,审查的最终结果是下达再审裁定,要么是裁定再审,要么是裁定驳回再审申请。
再审审理阶段
裁定再审的案件进入再审审理阶段。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6条的规定,裁定再审的案件,发生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是一审法院作出的,再审案件按照一审程序审理,再审判决、裁定可以上诉;如果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二审程序进行审理,再审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和判决。对于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按照二审程序审理,所作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再审裁判阶段
再审审理结束后,法院将作出再审判决或裁定。如果再审裁定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是一审法院作出的,再审案件按照一审程序审理,再审判决、裁定可以上诉;如果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二审程序进行审理,再审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和判决。对于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按照二审程序审理,所作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总结:
再审程序包括再审立案、再审审查、再审审理和再审裁判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程序和审查重点,最终目的是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和法律的正确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