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调解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诉前调解
定义:在法院正式受理案件之前,法院会尝试通过调解解决离婚纠纷。
流程:原告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后,法院在七日内审查立案条件。符合立案条件的,法院会立案,并在五日内将诉讼状副本送达给被告。立案后,法院会安排诉前调解,调解成功的可以直接转入立案程序,制作民事调解书;调解失败的,则等待排期开庭。
庭前调解
定义:在正式开庭审理前,承办法官会召集双方当事人到法院进行调解。
流程:庭前调解通常在原告诉请、被告答辩、证据交换质证完成后进行。调解人员可能是法院的法官,也可能是从社会上聘请的具备一定调解经验和法律知识的人士。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员会向双方当事人讲解法律规定,进行教育和疏导,帮助双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调解成功,法院会制作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调解书即具有法律效力。
诉中调解
定义:在法院受理离婚案件后,如果第一次起诉离婚且没有法定离婚理由,法院会着重进行调解和好的工作。
流程:在被告不同意离婚的情况下,法院可能会动员原告撤诉或进行调解。如果原告同意离婚,法院会直接进入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等实质性问题。调解人员会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进行调解安排,努力促使双方和解。如果调解成功,法院会制作调解书;如果调解失败,则进入正式审判程序。
正式审判
定义:如果调解无效,法院会进行开庭审理。
流程:开庭审理包括庭前准备、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环节。庭审结束后,法院会根据审理结果作出判决。判决生效后,如果一方不履行判决内容,另一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建议
积极参与调解:调解是解决离婚纠纷的有效途径,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会优先考虑调解。建议当事人积极参与调解,尽量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以减少诉讼成本和时间。
准备充分证据:在提交起诉状和证据时,应确保材料齐全、真实、合法,以便法院能够更好地进行调解工作。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当事人对法律程序和调解技巧不熟悉,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