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结婚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纳采:
男家请人向女家说明缔婚的请求,相当于后世的提亲或说媒。如果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并携带活雁作为礼物,表示纳采之意。
问名:
双方相互探问男女的姓名、年龄、生辰等,以便对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问名的文辞通常是:“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
纳吉:
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纳吉的礼通常为金银首饰等物。
纳征:
男方向女方送聘礼,这是婚姻成立的重要环节。纳征的礼品通常包括玄色的帛和一对鹿皮,寓意着婚姻的尊贵和吉祥。
请期:
男家占卜择定合婚的吉日良辰,让媒人告知女家,征求女家的同意。请期通常用红笺书写男女生庚,称为请期礼书。
亲迎:
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这是六礼中的最后一道程序,相当于后世的婚礼大典。亲迎时新郎会携带大雁作为礼物,以示对新娘的尊重和追求。
除了上述六个主要程序外,古代婚礼还包括一些附加的环节,如:
定亲:男方给女方家送“过书”即为定亲的凭证,俗称“红绿书纸”,女方需要给男方送“回帖”进行认可,俗称“文定”。
抬轿、 跨火盆和射箭、 拜堂和交杯酒、 同心结发和谢媒等。
这些程序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也反映了当时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价值的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