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监测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入栏前健康检查:
在实验动物进入实验环境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确保其没有携带传染性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实验过程中的持续监测: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包括体征、行为表现及实验结果等,确保任何异常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生命体征和生理指标的监测与记录:
对动物的生命体征、生理指标、行为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如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同时记录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术后护理与观察:
手术或操作结束后,对动物进行术后护理,包括伤口处理、止痛、抗感染等,并根据动物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和护理,促进动物的恢复。
最终健康评估:
在实验结束后,动物应当接受最终的健康评估,以确定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健康状况和任何可能的健康问题。
环境监测:
定期检查动物的生活环境标本和粪便标本,以监测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或有害物质。
疫病监测与诊疗:
根据动物疫病的监测诊疗规范化工作程序,进行样品的采集、送检、试验室检测、检测后样品处理、检测统计、检测汇报和统计分析等步骤,以确保动物的健康状况符合实验要求。
检测频率:
根据动物的种类和实验要求,制定相应的检测频率。例如,普通级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一次,清洁级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一次,无菌动物每年检测一次,且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标本和粪便标本。
采样方法:
可采用随机抽样法或哨兵动物法进行采样。随机抽样法应在动物群中不同方位随机采取成年动物,选择至少4个不同的位置采集样品;哨兵动物法则是将经过检测符合质量要求的同种系实验动物放入群内,不时调换位置,饲养一定时间后解剖检查抗体或病原。
通过这些监测程序,可以确保实验动物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