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法律程序的主要目的包括:
确保公正、合法、有效地解决争议:
法律程序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的法律活动。它通过一系列程序性活动,如诉讼程序、仲裁程序、行政程序、刑事程序等,确保争议能够在公正、合法的环境下得到解决,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程序注重对当事人平等性的平衡,限制强势方,帮助弱势方,确保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例如,通过引入中立的第三方(如法官)来打破纠纷中的“二元对立”关系,实现最大限度的中立与公平。
规范人们的行为,构建和谐社会:
法律程序的最终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解决纠纷,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法律程序通过明确的规定和程序,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从而引导人们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防止行政权力滥用,保障实体公正的实现: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是防止行政权力滥用的最佳工具,它要求行政主体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从而保障实体公正的实现。
体现对人权的保障:
法律程序赋予当事人一系列程序性权利,如被告知理由、要求进行听证等,这些权利可以规制国家权力的正当运行,防止国家权力可能给人权造成的不法侵害,从而保障人权的有效实现。
体现民主精神: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要求行政机关的一切行为都必须让当事人或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这无疑是民主精神的具体体现。通过参与程序,当事人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确保决策的民主性和合法性。
综上所述,走法律程序不仅是为了解决争议和维护社会秩序,更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人们的行为、防止权力滥用、保障人权和体现民主精神。了解和掌握法律程序对于维护自身权益和推动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